Sunday, May 27, 2007

下班后的时间,挖一口属于自己的井

        有二个和尚住在隔壁;所谓隔壁是:隔壁那座山
  他们分别在相邻的二座山上的庙里
  这二座山之间有一条溪
  于是这二个和尚,每天都会在同一时间下山去溪边挑水
  久而久之,他们便成为妤朋友了
  就这样,时间在每天挑水中,不知不觉己经过了五年
  突然有一天,左边这座山的和尚没有下山挑水
  右边那座山的和尚心想:「他大概睡过头了。」便不以为意
  哪知第二天,左边这座山的和尚,还是没有下山挑水
  第三天也一样
  过了一个星期,还是一样
  直到过了一个月,右边那座山的和尚,终于受不了了。
  他心想:「我的朋友可能生病了,我要过去拜访他,看看能帮上什么忙。」
  于是他便爬上了左边这座山
  去探望他的老朋友
  等他到达左边这座山的庙
  看到他的老友之后,大吃一惊
  因为他的老友,正在庙前打太极拳
  一点也不像一个月没喝水的人
  他妤奇地问:「你巳经一个月,没有下山挑水了难道你可以不用喝水吗?」
  左边这座山的和尚说:「来来来,我带你去看。」
  于是,他带着右边那座山的和尚走到庙的后院
  指着一口井说:「这五年来,我每天做完功课后,都会抽空挖这口井。即使有时很忙,
  能挖多少就算多少。如今,终于让我挖出井水,我就不必再下山挑水,我可以有更多
  时间,练我喜欢的太极拳。」
 
  我们在工作领域上,即使薪水、股票拿的再多,那都是在是挑水;
  而却忘记把握下班后的时间,挖一口属于自己的井,培养自己另一方面的实力;
  未来当您年纪大了,体力拼不过年轻人了,您还是有水喝,而且还要喝得很悠闲喔!
 

soft99
2007-05-28

电话销售人员必备六大绝招技巧

  电话销售人员要最终取得成功,其技巧必不可少。下面介绍电话销售中的六个技巧。

  一、控制声音

  声音在电话销售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何塑造动听的声音呢?声音是先天的,我们无法改变。但可以通过调整语调、语速来弥补,通常保持中等的语速能使语调也保持在中音,过快的语速会无形提高语调。快语速,使听者有种紧迫感,在结单时我们采用快语速,能帮助客户快下决定。而慢的语速使一切事情都变得那么轻松随意。一般我们在向客户介绍产品、服务和解释条款时,就可以采用较慢的语速,以便让客户听清楚,听明白。

  在谈话时,不要保持单一的声调,抑扬顿挫最能提起客户的兴趣,给人热情洋溢的感觉。当然,也不是要求在整段对话中始终保持孙道林朗诵式的韵律,重点是放在开场白的问候语,略微提高音调,加重语气,先"声"夺人,一下就把客户吸引过来。在介绍和交谈中可恢复平常的谈话速度和语气。当发现客户对销售代表提及的内容缺乏反馈,保持沉默时,这很大程度上就意味着客户没有兴趣聆听,或持怀疑态度,这时就应该提高声音,在一些关键词上加强语气。适当地给予提问:"促销期到10日(重语气)就结束了。""我们提供的是终身(重语气)的电话免费(重语气)支持。""你觉得这建议如何"……

  我们还注意到个人的情绪会影响到声音,一个精力充沛,热情洋溢的电话销售代表的声音一定是活泼、有力,对客户具有感染力的。所以销售代表在工作时,一定要放弃一切私人的不愉快情绪,想象是在给一位好友推荐性价比最好的产品,别忘了还要带上微笑。不妨在桌上摆上一面镜子,时时提醒自己微笑。

  二、建立关系

  电话销售代表要树立在客户心目中的信任感,首先要有坦诚的态度,对客户的感受表示认同,对客户所面临的困境报以关切,并显示出积极的态度予以解决。电话销售代表同客户交往过程中建立的关系。可以归纳为如下三种:

  商务关系(Business Relationship)

  销售代表将那些成熟的、订房量大、并循环订房的客户定位成"商务伙伴"或"策略同盟"或许更为贴切。双方的成长都依赖于对方的发展。在这种关系下,电话销售代表往往扮演着"订房顾问"的角色。当双方熟悉以后,谈话可以轻松随意,不需要太过拘谨,当然礼貌还是要注意的。致电的频率也不需要太高,除非是处理具体的预订项目,否则每周一次的问候足已,以免给客户造成受骚扰的感觉。

  个人关系{Personal Relationship}

  当客户同销售代表之间成了朋友,那么客户就不再心存戒备,会同销售代表畅所欲言。无论是长期大客户还是一次性住店的客户,都应该保持个人关系。记得一次我们做了一个活动,电话销售代表通过电话拜访,了解到客户领导的生日,在他生日那天寄上了一份小礼物。这个活动很成功,为安排高层拜访打通了道路,许多客户领导都在繁忙的日程表中为我们的销售代表留出了时间。在重点同大客户保持个人关系的同时,也应适当顾及那些小的客户,他们可以间接地给予我们帮助。

  业务关系(Transaction Relationship)

  有些企业或行业,客户大都是一次性订房,或者电话销售代表是随机接听客户来电的。比如临时接到一个电话,销售员不知道下一个客户会是谁。也不肯定是否还会再次接听某个客户的电话。在这样的情况下,电话销售代表同客户只能建立业务关系。电话销售代表把工作重心放在及时的结单上。往往这样的企业对电话销售代表业绩考评也是以"Close Rate"(结单率)为主要指标(指平均每接听一百个电话,能得到的订房数量)。所以电话销售代表没有必要将时间花费在聊家常上,从客户需求了解到作出响应,及时引导客户订单,并且确保准确无误,这绝对是个短平快的操作。

  三、有效提问提开放性的问题,如:"什么"、"如何"、"怎样","谁"、"哪里"等这样的提问使客户必须回答较长的句子,以便我们了解客户的情况和想法,并且在此基础上把话题扩大、加深,可以留给销售代表更多的发挥空间,引导客户往销售代表所希望的方向发展。尽量避免"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这样的提问。客户的回答通常是"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无法让客户说出更多的内容。

  一次只提一个问题

  如果同时提多个问题,会使客户回答了一个而忘了另一个,或者客户不知如何回答而产生逆反心理。提问时要讲究循序渐进的方式。我曾听过这样一个新手的电话:"您好,刘主任吗?""我是戴尔公司的销售代表。""我们出了一些新设备,性能比以前更优越,你是否会考虑采购?""您现在用的是什么品牌的产品?""您曾经买过我们的产品吗?""最近有采购计划吗?"从表面上这个电话销售代表遵循了一次只问一个问题的原则,但是我们发现他的问题没有层层深入,似乎是东一扯西一搭的。还不知道客户是否用过他的产品之前告诉客户性能更优越,客户怎能有可比的参照物?在还不知道采购计划之前推荐产品,怎么知道客户能否购买呢?先说明原因,再提问为提问找个好理由是能否取得满意答案的先决条件,当客户了解到提问的原因是合理的甚至是有利的,将非常愿意配合销售代表。年龄是女人最不愿意泄露的秘密,但是如果告诉她了解年龄是为了登记资料申请PARADA的VIP卡,相信没人会拒绝。避免讲:"能否告诉我,贵公司的总经理的名字?"建议说:"我们最近有些促销活动,觉得挺适合贵公司的。能否告诉贵公司负责订房的经理的全名,我们寄些资料供他参考。"与客户分享信息,再问意见

  我们都打过乒乓球,首先要发球,然后才有接球的机会。在同客户沟通的时候,首先销售代表要将自己的想法或了解的情况传达给客户,然后再从客户那里问出客户的想法与建议。不要一味只想从客户的嘴里了解情况。而全然不顾及客户的感受。要让客户感觉销售代表是在同他探讨问题,而不仅仅是推销。

  听取客户反馈

  客户提供信息后,抓住机会提问"为什么",真正达到同客户的互动。

  四、学会聆听
  
  电话销售要学会表达自己,让客户听你的"话";同时也要学会聆听,从聆听中了解客户的真正想法、要求、现状、经历……这些都将帮助我们找到切入点,挖掘采购潜力,迅速赢得定单。以下几点提请注意:

  尊重客户

  无论对方是专业人士,还是对产品一窍不通;无论是决策人还是基层办事员;无论是来自贫穷落后地区还是来自跨国企业;无论是怒气冲冲还是温文尔雅,作为销售代表都应尊重并且礼貌待客。因为客户所提及的问题,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我们的生意。准确地了解,及时地给予解决,客户不仅仅会记住销售代表,而且还会对销售代表所服务的企业抱以肯定。

  保持耐心

  电话销售代表每天平均要处理50-80个电话,有些企业,这个数字甚至更高。很多时候,不同的客户反映的问题是相同或相似的。这时电话销售代表就要怀着高度耐心去聆听,而不能中途打断:"你不用说了,这事情我们已经知道了。"或"你自己可以看说明书,上面全写着呢"。要知道电话销售代表熟悉的产品情况、采购流程和售后服务,作为客户不一定了解,我们应该耐心地接听每个电话,并给予解释和帮助。

  专心致志

  如果身边确实有必须马上处理的事情,要是时间不长,就应该直接同客户说"对不起,我这有另一个电话进来,给我10秒钟,我告诉他过会再打来,请您稍等。"如果手头的事的确需要一点时间处理,比如紧急销售会议,这时候就要如实告知客户:"我们现在在开会,请留下电话号码,开完会后我立即给您回电话。"相信客户一定会理解的。

  纲举目张

  要尽量让客户多说话,尽量了解客户产生某个想法的真正原因。不要一听到客户说要台式机,立即就说"好的,要PIII还是PIV的CPU。"只有了解更多的信息,才会有助于挖掘更大的销售潜力。

  一次,一个公安局的客户打电话进来,一开口就说要采购数十台台式电脑。我没有急着结单,而是进一步和客户沟通。

  "这是个大项目吧?"
  "是呀,我们要搬新的办公大楼了。"客户告诉我。
  "网络建设采用什么品牌的产品呢?"我追问道。
  "还没决定呢,正在选型。"
  ......
  于是,我抓住机会,向客户了解了整个采购方案,发现原来台式电脑只是采购计划中的一小部分,更重要的部分是建设网络的服务器与存储器。只是客户对戴尔的产品不了解,不知道我们也能提供这些设备。于是我由数十台电脑牵出了一个上百万的项目。如果当时仅仅忙着完成台式电脑的定单,那一定会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聆听"环境"

  在聆听客户的谈话时,还要留意客户的背景声音。也许在谈话中听到隐隐约约的音乐声,可以判断客户喜欢音乐,那么在采购电脑设备时可以向客户推荐较高端的声卡和音箱;如果客户周围传来嘈杂的人声,可能客户的办公环境较密集,有限的空间最适合推荐小型设备。当无法直接知道客户的职位时,留意客户周围的同事对他/她的称呼,可能从中就能找到答案。

  做好笔记

  在同客户谈话时,做好笔记,可以帮助我们在繁杂的日常工作中有条理地安排进程。同时,又为客户数据库收集尽可能多的资料。再者,如果销售代表对客户已提及的需求和意见再次进行询问,会让客户觉得不专业或不重视,这时笔记就会帮我们摆脱这种困境。

  认同客户

  在聆听客户的同时要认同客户,并且向客户表达感谢。我们可以这么说:
  "我很同意您这种方案。"
  "对极了,我们也是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我非常了解你的感受。"
  这样使客户觉得被尊重,并且愿意继续谈下去。

  五、清晰定位
  
  当向客户推荐产品时,销售代表就要开始对整个销售进行定位。有三件事需要做:
  清晰地了解自己的产品线、产品特性,知道能为你的客户提供什么。
  通过了解客户的需求,知道怎样用自己的产品为客户打造价值、带来利益。
  同客户沟通,增强电话销售代表对客户的说服力,引导客户结单。

  在定位阶段,电话销售代表在语言表达上又该注意哪些呢?

  条理清楚,遵循从基础向高级发展,循序渐进的方式。以电脑设备为例,先介绍设备的几个基础部件,然后再突出某些革新后部件的功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介绍能给使用者带来的利益。

  语言上讲究简短,以便控制通话时间。因为,客户单凭电话很难记住较复杂的技术参数或内容。对每一个内容或技术尽量用一至两句概括即可,除非客户要求更详细地了解具体情况。

  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能吸引客户,加速客户结单。作为用户的客户往往对使用产品的效果和结果最关心。在介绍产品时可以给出一些实例,帮助客户理解产品的优点,这比冷冰冰的技术指数更有说服力。我在向客户推荐手提电脑的时候就会搬出那套"魔鬼测试"(戴尔的手提电脑八年连续通过《计算机世界》的硬件性能测试。其中包括:将产品由70公分高处抛下,将可乐、咖啡泼在键盘上,以及在零下三十度的低温下正常工作等),能经受这样的魔鬼测试,还有谁会拒绝呢?

  六、时时核对
  
  我们在推荐产品和定位客户需求的同时,时时要记住核对。为什么要核对呢?因为让客户也自然地融进销售的每个环节,每个细节。不要让客户感觉只是销售代表一味在诉说,在推销;要让客户感觉双方是在研究,是为向解决一个共同问题的方向在努力。

  在核对的过程中,客户可能会道出更多的想法。要知道,客户所想的远比销售代表说的更重要。

  在核对的过程中,销售代表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并随时调整方向。通过核对,销售代表会将客户引导到结单的方向。

  什么时候要进行核对呢?

  当销售代表回答完一个问题后,就可以简要地将内容概括一遍,问客户是否理解。比如:
  "我的解释清楚吗?"
  "这样回答了你的问题吗?"
  在介绍完一个建议后,进行核对来决定定位的准确与否。比如:
  "这个对你有效吗?"
  "这能满足你的需求吗?"
  在同客户的交谈进行了几分钟后,对所谈内容进行核对,以便谈话的继续。比如:
  "你看我们刚才提的几个方案,对你的问题有帮助吗?"
  当客户在电话的那头沉默时,用开放式的问话进行核对,以便确认客户是否认真聆听,并且提起客户的注意力。比如:
  "你的看法怎样?"
  在客户表示出成交的信号时,对所提及的内容进行核对,以便准确结单。
  "那我们再把所有内容核对一遍,没问题的话,就可以安排合同签定了。"

 

soft99
2007-05-27

戴尔将通过中间商和零售渠道扩大销售

    5月17日消息,戴尔23年的直销历史将翻开新的一页�D�D戴尔首席执行官迈克尔?戴尔日前在接受CRN专访时表示,戴尔将通过中间商和零售渠道扩大销售。
    据CRN网站报道,这个战略性的转变,意味着这家电脑硬件巨头将顺应中间商的要求,开始提供各种方案和策略,指导它们推销戴尔的产品。
    戴尔说,通过解决方案提供商的销售的已在不经意间成为了该公司增长最快且最有前途的一个业务。戴尔此外还首次披露了通过北美解决方案提供商渠道的年度销售额:40亿美元并在继续增长。
    戴尔同时表示,他的公司将在全球个人消费零售领域掀起一场大规模的运动,未来几个季度这场运动将引起市场的高度关注。
   "我想接下来的几个季度你会看到戴尔将在众多的零售地点出现�D�D不仅在美国,而且在全球一些主要的国家。因此,继续关注吧。"他说。
 

soft99
2007-05-27

谁看懂了戴尔的经营模式?解读其异类成功真谛

作者:覃特马文方  

出处:博客中国(Blogchina.com)      原始出处:中国计算机报

 

    一个对技术没有太多追求的公司,却在崇尚技术的IT产业胜出;一个看似简单明了的直销模式,却让那些采用更为复杂的分销体系的电脑厂商感到神秘莫测。这就是戴尔公司。

  大家都在解读戴尔,对手也在模仿戴尔。但时至今日,有谁真正读懂了戴尔?如果只是照猫画虎地生搬硬套直销模式,难免不落得个画虎类犬。究其原因,如果仅仅知道直销,充其量也只能算是知道了戴尔成功的皮毛,只有知晓了执行力在戴尔成功中的地位,才算是触及到戴尔成功的灵魂。

   1 难以企及的目标与不容商量的数字

  2006年全球收入600亿美元,每年以3倍于市场平均增长速度增长。

  业界可能没有哪家公司像戴尔那样"狂",2003年初,在公司发布2003财年收入354亿美元的同时,就公然宣布要在2006年到达600亿美元的规模;也没有哪家公司像戴尔那样不近情理,定下增长速度要3倍于市场平均增长率。

  这些几乎难以企及的数字却要不折不扣地执行。两年前,戴尔服务器销量增长了16%,但该部门的负责人却被降了职,原因不是他做得不好,而是他应该做得更好。

  对于其他企业来说,这几乎是不可思议的,但在"志在必胜"的戴尔企业文化氛围中,却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这种文化除了要求员工对客户的热诚之外,就是对业绩的向往。

  戴尔的这种带有很强执行色彩的企业文化也建立了其独特的检查汇报方式。

  戴尔公司中国区总裁符标榜在位于厦门的戴尔中国客户中心接受记者采访时神闲气定。前一天,他与中国区的主管们与从亚太区总部的老板刚刚开了一天的会。这样的会每季度开一回。 "我向我老板汇报不用准备任何报告,他每天都可以通过数据看到我的某个产品或某个市场做得好不好。"符标榜说,"他也知道他定下的事情我做到什么程度,会在什么时间做完。"用数字说话而不是用报告来汇报,这可能是戴尔与众不同之处。用报告来汇报的一个很大的好处是,好的地方你可以多写,差的地方可以少些或者不写,因为你的老板只是在听取汇报,你说什么,他就听什么。但这种做法在戴尔就行不通了。 "他知道的和我一样多,我要做的准备就是跟他讲哪里为什么做得不好,哪里为什么做得好。"在戴尔,看报表的一个传统是,只关心报表中的最低数字。 每逢周一,符标榜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翻看厚达100多页的上周销售报表,这些对常人而言异常枯燥乏味的数字,他却看得津津有味。而且他还必须在一天之内消化掉上周的报表,马上确定新的销售计划。戴尔也许是业内最讲究利润的公司。在符标榜看来,国内很多公司的一个弊病就是只谈自己增长了多少,而不愿提及自己是否真的赚了钱。"公司必须要保持一个合理的利润。企业的一切经营都要变成健康的增长。只有健康的增长才能增长得持久。"正因为对利润的"狂热"追求,所以戴尔才会对利润和亏损的管理看得比其它任何企业都重要得多。在戴尔内部,这部分的管理工作是要求每个营业单位都要提出详细的损益表。事实和数据在管理复杂业务方面具有非凡的价值,这对不断壮大成熟的戴尔公司而言,已成为根深蒂固的意识。而关注数据和损益表,可说是戴尔进行所有事情的核心。这种精于计算的特征同样表现在戴尔的组织关系中。戴尔公司内的决策层和执行层之间已经形成一种同样的"量化关系"。这种关系使两者的沟通变得更为直接:决策者是流程的控制者,执行者则用最短的路径实现业务目标,但前提是执行者必须按照每个业务环节的标准进行。"流程最终是靠人的行为实现的,每个细节都变得标准,这样戴尔就可以对流程中的故障自我诊断,管理者可以对业务运转中不恰当的地方及早做出适当的决定。"符标榜向记者解释了戴尔内部运作的一个基本流程。

"我们的商业模式、优秀的员工队伍,再加上非常强的执行力,使得我们在产品和服务方面能够做得很好,从而保证了高速的增长。"戴尔中国区家庭及中小企业部总经理李和晟充满自信地对记者说。

相关链接

 

    戴尔直接经营模式的价值

  与客户的直接沟通――确保戴尔能够了解客户的实际需求,并按需定制产品;确保获得来自客户的第一手反馈信息,并迅速做出改进。

  产品的直接递送――产品直接从工厂送到客户手中,确保原装正版的戴尔品质;同时,由于消除了流通环节中不必要的步骤,有利于为客户节省成本。

  与供应商的直接合作――与全球最优秀的第三方供应商进行合作,主客户提供业内最新的技术和最佳的产品;保持平均4天的库存周期,降低库存成本,并将省下的成本直接返还给客户。

  戴尔公司的"行为守则"提供了确保达到更高标准并以戴尔模式和"诚信取胜"模式开展业务的指南。

  信任:我们说到做到,信守相互间及对托管人的承诺。

             

    戴尔模式与其它电脑公司模式对比

 

诚信:对正确事物坚持不懈,甚至避免涉嫌不当行为。

诚实:真实、友善、公开、透明。

判断:先思而后行,考虑自己行为的后果。

尊重:待人以尊严,尊重人的贡献,保持各种人际关系公平。

勇气:为正确事物呐喊,随时举报违规行为。

责任:勇于承担后果,承认错误并及时纠正。

 

 

     2 "抠门"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除了开源,还要节流,运营成本每年要降低十几个百分点。

  戴尔不仅追求业绩的大幅增长,而且在降低运营成本方面也以"抠门"著称。曾经在戴尔供职11年、官至戴尔亚太区采购总经理的方国健在《海阔天空――我在Dell的岁月》一书中写到,10多年前,他突然接到戴尔本人的电子邮件,询问如果电源线从美国Belden公司转到中国内地生产或者台湾地区生产可以节省多少钱。尽管方不知道Belden卖给戴尔的价格,他还是把台湾厂商大约0.60.7美元的价格报给了戴尔。过了不久,戴尔的订单就转给了台湾厂商。

  "戴尔进入一个市场的标准是:一是这个市场有没有足够的客户;二是有没有利润空间。"李和晟告诉记者,"如果这个市场利润空间过高,那就不合理。我们只赚取合理的利润,所以通过降低价格,让客户花更少的钱去买同样好甚至更好的产品。"

  以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价格向客户提供产品,必然会压缩利润空间。但戴尔还有另一个绝招来确保合理的利润回报,那就是持续地降低运营成本。

  在中国,这件事就落到了戴尔中国客户服务中心总经理李元钧的肩上。总部给他下达了一项在外界看来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那就是戴尔在厦门制造工厂的运营成本每年必须降低十几个百分点。这个指标的难度还在于它的基数本来就很小:1998年戴尔在厦门建厂的时候,运营成本只有IT厂商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

  在李元钧所管理的工厂里,信息管理系统根据目前的订单情况,制定出生产和采购计划,为戴尔的生产厂和供应商服务。目前公司有九成以上的采购和订单处理是在网上完成,零部件的库存时间是以小时而不是以天计算。在最近的几年间,生产流程中的工艺步骤已经削减了一半。

  如今5年过去了,李元钧每年都能很好地完成压缩成本的任务。如今厦门工厂的运营成本跟1998年刚投产时相比,只有当初的三分之一。而戴尔2004财年报告显示,就最新的财季而言,戴尔运营收入达到9.81亿美元,占总收入的8.5%;而运营支出却降低到公司历史最低点,仅占总收入的9.6%

  今年,李元钧又动起了产品运输方面的脑筋,他说"我们用了一个很好的方法,每年可以节省1000多万美元。"这为李元钧完成今年降低运营成本的指标增添了很大的信心。

                  

    20002004财年戴尔公司营业额

    3 打分制与双主管制

  通过多种机制对经理人的管理行为进行修正,以保障执行力准确无误地贯彻。

  坐在记者面前的李元钧显得一脸轻松,而在几个小时之前,他刚刚经历了每个季度接受上级老板质询的一次"煎熬",他的直接上级刚来到厦门,并与他开完了上一季度的例会。而且老板还告诉了李元钧,在上次考核中他的最后得分――这也是他最为迫切想要了解的信息。

 "我拿了86分,这个分数算是相当高了。"李元钧毫不掩饰自己的自豪之情。因为得到这样的分数,老板自然对他的工作相当满意。

 "这个打分制是看经理的管理能力,它将直接影响到经理的收入和升迁。如果某个经理得分低于公司最低的分数线,他就没有提升的机会,除非他下次把工作做好、得分提高了。"符标榜告诉记者。

  这样的调查是由一家国际知名的调查机构完成的。调查内容涵盖了被评分人工作上的各个环节,由主管的直接下属对其打分。随着公司提出成为600亿美元公司的目标,这个分数已经占到主管业绩的40%

  这样量化的评分制度在戴尔随处可见。据李和晟介绍,在戴尔公司内部,有一个部门叫做"Customer Advocacy",专门负责直接对用户的反馈、意见、产品的返修率做一个综合打分,如果低于戴尔公司制定的基本指标,所有的高级经理都将拿不到当月奖金。"所以,我们必须很快去解决客户问题,遇到投诉要马上去了解。总之,一定要保证产品质量。"

  除了利用打分制来对经理人的管理行为进行修正与调节外,对公司高层,为了更好地相互配合,就像迈克尔・戴尔与公司总裁凯文・罗林斯共同管理公司那样,戴尔在关键岗位还采取双重负责制,即重大决策必须由两个主管做出一致决定时方能实施。再如戴尔中国公司是由主管大客户部的符标榜和主管中小企业与家庭用户的李和晟共同管理。这种共同决策的方式既可以发挥双方各自的优势,又可避免各自的不足,并在工作出现失误时共同承担责任。

  戴尔实行这种双主管制的关键在于:权限虽然重叠,责任却一定分明。经理人员必须一起督促他们所共同管理的员工,也要分摊最后的表现结果。

  这其实是一种制衡的系统,权责共享不但能成就共荣的态度,鼓励合作,还能使得全公司都能分享不同的观点与创意。双主管制为全公司带来极大的能量与热情,戴尔把所有能量化为行动,通过所谓的"细分化"过程来创造成长。

    4 务实,要求消除多余环节

  在直接经营的模式之下,戴尔自然会对任何华而不实的东西保持天然的抵触感。

  戴尔电话销售中心一直是外界参观戴尔的禁地,符标榜跟记者谈戴尔执行文化时一时说得兴起,便力邀记者前去参观。

  单从房间的布局来看,戴尔电话销售中心与其他公司并无二样。不过里面洋溢的那种快节奏的气氛却是记者在以往参观的企业中感受不到的。而且,要不是在戴尔电话销售中心亲眼看到张芙蓉在给旁人开会布置任务时的情景,记者很难相信,这位看起来非常年轻的女孩子在戴尔已有三年半的工作经验,如今还管理着一个十多人的销售团队。

  现在看起来非常老练的张芙蓉,在加入戴尔之前,曾经在厦门一家企业呆过一年时间。她记得最清楚的是,刚进入戴尔时最强烈的感觉就是一片茫然。尤其是在培训之后必须面临实战考试,她说:"当时传言是通不过就马上会淘汰,准备好的午餐没有一个学员想吃。所谓的考试,就是当着众人的面进行模拟或是真实的电话销售演示,并随时回答旁人提出的问题。当然,最后我们那批学员都留了下来。"

  销售人员加入戴尔正式上岗后,企业并不会马上让她挑起大梁,还会安排一位老员工继续在工作甚至生活方面进行指导。这一做法在戴尔内部称为"导师(Mental)制"。据张芙蓉介绍:当时她的导师会教她怎么跟客户打电话,怎么见客户,合同应该怎么做,甚至就是一些生活上的琐事,都会得到导师无微不至的帮助。两个星期后她就已经对所有业务都是轻车熟路了。

  这种实战性极强的培训,也是戴尔中国客户服务中心人力资源总监谢晓玲最引以为豪的事情。与其他知名企业动辄选择豪华宾馆、度假胜地进行培训不同的是,戴尔的培训更多的是在实战中进行。对此谢晓玲的论据是"成人的学习,70%是通过工作上的亲历亲为获得,20%是通过观察,10%是通过听课培训。"所以没必要花钱去做华而不实的培训。

  这种务实的作风当然也与戴尔企业文化朴实无华的风格息息相关。像符标榜作为戴尔中国最高的领导,他每个月都要在全国各地飞来飞去,可坐的飞机总是普通的经济舱。对此符标榜戏称:"像我这么庞大的身躯要挤在那么小的坐位上,我们的成本怎么会降不下来。"而且虽然每月都要到厦门几次,可符标榜在那里却没有正式的办公室,只能借用空闲的会议室,如果会议室满人的话,他就只能站在会议室外办公。

  符标榜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头禅是"公司请我不是来看风景的"。在他看来,多花的钱、多余的活动都是可耻的浪费。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员工的业余生活也是不必要的,与之相反的是,戴尔对此的投入一直都相当大方。在厦门客户服务中心下班后,记者在前台就看到了几个戴尔的员工在练习交谊舞,而传授的则是公司花钱在外边聘来的专业老师。每个季度戴尔都会举办盛大的联欢活动,这些员工如今专门为联欢活动进行精心准备。

  当戴尔宣布要迈过300亿美元门槛之后,戴尔首席公司运营官罗林斯曾经说过:"我们在认识到每个公司都会有盛衰沉浮的同时总结了一条思路,那就是我们必须要做点什么来维持公司的员工基石,并且要使得人们继续对公司感兴趣。基于这个思路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我们为公司的未来设计了一个富有灵感的蓝图,这幅蓝图将会把公司文化转变成更加注重于培育和发展,而不仅仅是适应'适者生存'。"

 

    5 戴尔最为青睐的人

  戴尔所有人都必须寻找并发展自己的接班人,这是工作的一部分。

 戴尔公司的创始人迈克尔・戴尔曾定下这样的规矩:所有人都必须寻找并发展自己的接班人,这是工作的一部分;这不只是在准备移调到新工作时才必须做的事,而是工作绩效中永续的一环。

  因为要选择最好的员工,所以戴尔会选择那些不仅有完成当前工作任务的有竞争能力的人,更会选择那些有潜力随着公司的发展而完成公司未来事业的人。迈克尔・戴尔曾经谈到:"直销模式可应用于各种文化背景。如果你的设想真有强大的生命力,就不要理会那些说'不行'的人,而应招聘拥护你远见的人。" 

  如何找到确实可以成为明日领导者的人才呢?戴尔公司找的是具备学习者的质疑精神,并且随时愿意学习新事物的人。因为在戴尔成功的要素当中,很重要的一环即是挑战传统智慧,所以戴尔会征求具有开放态度和能提问思考的人;戴尔也希望找到经验与智慧均衡发展的人、在创新的过程中不怕犯错的人,以及视变化为常态并且热衷于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和情况,进而提出颇具新意的解决办法的人。

  符标榜还非常强调执行。"作为一个领导者,执行能力要很强。"符标榜甚至认为,直销模式说起来很简单,但效果如何主要看执行能力。包括内部的队伍调整、资源供给等等,执行不好,直销就会成为空谈。"在一些人看来,戴尔的员工在整个生产销售的流程中能发挥的主动性会很少。其实这完全错了,在戴尔最难得的是人,最可贵的也是人。"

 

 记者手记

 

    虚拟流水线与控制论

 

  如果从流水线的角度来看戴尔的直接销售模式,用控制理论中的反馈调节原理来审视戴尔的执行力,或许会对戴尔有新的发现。

  流水线作业体系是美国人亨利・福特在科学管理之父泰勒以效率为导向的管理理论基础上创立的现代化工业大规模生产的范式。借助于这种高效的生产方式,福特汽车公司在19年内生产的T型车高达1545万辆。无论是从持续时间还是从产量上看,T型车在汽车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

  创造这一神话的要素只有两点:效率和标准化。高效的流水线作业带来的成本降低创造了T型车的持久需求,而标准化的生产又为T型车带来质量上的保障。

  工业化和产业成熟度是相辅相成的。产品的工业化大规模生产促进了产业的成熟,而成熟产业的产品也更适于工业化生产。成熟产业的最大特征就是对规模经济的追求。

  其实,PC产业与汽车产业有异曲同工之妙。自1981IBMPC奠定了开放的体系架构后,伴随着摩尔定律牵引的芯片集成度持续提高,PC的技术复杂性已被嵌在芯片内或隐藏在软件中。从生产的角度看,由数种基于标准的、高度开放的模块组成的PC,是一种适合工业化生产的产品。

  PC产业的成熟,使得大规模生产成为厂商获取利润的唯一来源,而厂商盈利的能力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运用工业化生产范式的能力。

  在PC市场上可能还没有哪家公司能像戴尔那样,将福特的管理理念发挥得如此淋漓尽致。从接到客户订单开始,供应商和物流配送商,再到生产线按单生产、测试、装箱,这些环节在数小时内完成,最终戴尔在承诺的时间内将产品送到用户手中。所有步骤都有严格的时间限制,一环紧扣一环,无异于流水作业。可以说,戴尔把原本适用于生产环节的流水线扩大到整个供应链,从而形成一条虚拟流水线。

  如果说标准化是虚拟流水线的基础,那么,效率则是维持这一虚拟流水线正常运转的前提。效率的提高无疑会带来更大的工作压力和更快的节奏,这一点无论是对内部员工还是外部供应商都是一样的。

  宏观而论,工业文化就是通过规范个体的工作行为或者说消除个体工作行为的差异来提高效率的,因而难免显得有些单调,但在竞争激烈的成熟产业中,要想在保证利润率的前提下,以更具竞争力的价格向客户提供产品,谁都别无选择。

  支撑戴尔直接销售模式的是戴尔所独有的、他人难以比拟的执行力。戴尔强大的执行力是戴尔高速成长的保障,但这一执行力如果没有很好的自我调节能力,一旦出现偏差,那就意味着很大的风险。

  依控制理论而言,只有通过反馈构成闭环的系统才有可能长期维持稳定。这一原理同样适用于企业管理系统。企业运营的风险通常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管理决策失误;二是市场决策失误。而规避或者降低这两个风险的有效手段是,企业管理体系具有良好的调节能力。

  戴尔公司用数据汇报,通过对这些数据的质询和分析,使得主管迅速地对戴尔中国公司的管理行为进行调节。同样,戴尔公司的另一项举措是下级给上级打分,下级通常是决策的承受者和实施者,通过打分,可以对管理者的决策进行调节。这种打分还被拓展到合作伙伴和客户,来自他们的反馈,使得管理决策的调节更为精确。"双主管制"也是一种有效的调节机制,它既是对权力的一种制约,又是双方决策能力和特点的互补。

  大规模生产蕴含着一个很大的风险,即当市场决策出现偏差或者市场发生急剧变化时,势必造成大量的产品积压,规模越大,积压越多,风险也就越大。戴尔由于是照单生产,这是实实在在的市场需求,这种市场决策是用户作出的而不是戴尔作出的,这种真实而准确的市场需求就是最好的反馈调节机制,从而有效地帮助戴尔降低了来自市场方面的风险。

  借鉴戴尔的直销模式,必须认识到戴尔成功的真谛在于执行力而不在于直销。但仅仅认识到这一点还是不够的,你必须懂得来自于反馈对执行力的调节。如果没有了这种调节,那么,执行力就会像一匹脱缰的野马。

 

案例解读

 

"戴尔邮件"从传统走向现代物流

 

  戴尔与广东邮政在物流方面的合作,最早可以追溯到2001年。当时,为了拓展邮政业务的新领域,从传统邮政进军现代物流,国家邮政局与戴尔公司经过多次谈判,最终达成了"中国邮政为戴尔公司配送计算机整机业务的合作协议"。

  中国邮政给这项业务起了个响亮名字,叫做"戴尔邮件"业务。该业务的开办对于中国邮政来说,具有不平常的意义:一方面,它是中国邮政现代物流(跨越省区)的第一个试点工程;另一方面,它还是中国邮政进军现代物流领域的一个形象工程。从2001年年初到现在,事实证明,双方的合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在数量上,200316月广东邮政完成的配送量达到2001年同期的2.75倍。在客户服务质量上,广东邮政所取得的进步同样是巨大的,与配送有关的客户投诉降到了微乎其微的水平。

  严密的过程控制是现代物流管理区别于传统邮政业务的重要标志之一。搞好过程控制的核心是确保过程中每个操作环节的信息得到及时、准确地反馈。在这方面,戴尔提出了"100%网上信息反馈率"的要求,对信息反馈的方式和质量标准都做出了明确的界定,并在实际操作中,通过POD(投递证明)报告对广东邮政的物流服务质量,特别是信息反馈情况进行了考核评估。

  针对戴尔的要求,广东邮政建立了"戴尔邮件"项目的物流信息监控中心,专门开发了"DELL计算机物流配送系统"软件。广东邮政的具体做法包括:要求各地市局必须在每天24点前,把当天所有货物的投递信息上网录入。遇到无法及时录入的,要在第二天上午9点前进行补录,特殊情况无法按时处理的(如线路出现问题),应立即以传真或电话的方式,通知物流信息监控中心。投递人员要在归班30分钟内将投递信息录入到系统;有关操作单位对于用户的业务查询须在1个小时内给予回复等。考虑到戴尔的工作习惯是以电子邮件的方式传送某些物流配送的往来信息,广东邮政还特别要求各相关地市局要在每天的9点、14点、18点准时上网查收、发送电子邮件。

  在广东邮政方面,如何实现由传统邮政业务向现代物流管理转变,有着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广东邮政是从传统邮政走过来的,其传统作业方式对客户服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特别是难以针对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为他们提供"度身定制"的个性化服务。在与戴尔的合作中,这种传统的理念显然难以满足戴尔的要求,例如,广东的金融业用户对配送的时间有特殊的要求,由于它们的系统在白天无论如何不能停机,因此只能利用夜晚的时间进行设备更新。针对这一特殊情况,广东邮政与戴尔方面通力合作,特事特办,加班加点,完全按照用户指定的时间,在夜晚完成投递。这种做法充分照顾了金融用户的工作需要,满足了它们的独特需求,使他们对戴尔的个性化服务有了深刻的认识。

 

订单曾让海关"头晕眼花"

  

  戴尔是带着当代物流的新模式走进厦门的。而"直销"、"零库存"和为用户量身定做电脑的产销模式刚刚进入中国时"水土不服",首先就与海关的监管方式发生了矛盾。作为订单生产、零库存的戴尔公司,不仅全球采购几千种零件,并且承诺接单后7天内将产品送到客户手中。在厦门的戴尔工厂,近20辆卡车一字排开随时等候装货,这些卡车就是仓库。这种模式使戴尔成功的同时,也给海关一个"下马威"。

  长期以来,海关的加工贸易监管模式是与计划性生产相配套的。企业接到进口加工产品的订单后,要持外经贸部门审批好的合同到海关备案,这往往需要10天左右或者更长时间。但是在IT行业中以"零库存"制胜的戴尔公司从接到订单到把货送到客户手中要求在7天内完成,这成了困扰企业和海关的难题。

  这个难题还以另外一个方式显现出来,因为戴尔的进出口料件有几千种,几乎每份报关单都是IT行业的最新信息,相对于其他公司只有几项商品的报关单,戴尔的单总叫人看着"头晕眼花"。海关后期核销的工作更是艰巨,往往一调取戴尔的进出口数据,电脑就死机,因为数据太多了。这种监管方式使海关人员受累不算,企业还认为海关的办事效率太低了。

  戴尔公司生产与电子商务结合的运作模式给海关工作带来了挑战,不断改革加工贸易监管成为厦门海关的当务之急。

   厦门海关将戴尔作为联网监管的试点,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将海关监管与企业生产管理有机结合起来。联网监管的优势很快体现出来,企业可以在进出口实际发生前,通过联网系统传输细化的料件和成品单耗向海关备案。海关严密了监管,提高了通关效率,通过联网系统查询进口料件的规格型号和出口成品的单耗,据以验放货物。实时监控运用使海关能及时掌握企业的经营状况,为中期核查提供了实时、准确的数据。实现计算机自动核销核算,极大地提高核销的质量与效率。

  但是联网监管之初也在厦门海关内部引起了意想不到的"思想波动"。一些关员想不通,凭着企业提供的进出口料件数据办理海关手续可靠吗?厦门海关认识到,必须教育关员转变观念,为此组织关员去戴尔(中国)公司了解其经营模式和生产流程。厦门海关负责人认为,"光讲这家企业信誉好,监管风险小,没用。有感性认识了,关员疑虑也才能打消。要把戴尔的事放在支持外贸出口的大局考虑。戴尔的运作模式很新,其落户在厦门,是对厦门关区是一个挑战,虽然目前只一个戴尔,若干年后肯定会有多家。"

  20038月,厦门海关与检验检疫局信息平台对接――"电子通关",更让厦门5000多家进出口企业喜出望外。电子通关系统,将检验检疫机构签发的出入境通关单的电子数据传输到海关,海关将报检报关数据比对确认相符合,予以放行。这样,企业使用电子申报后,足不出户就可完成通关手续。

 "厦门关检合作电子化,迈出了关键一步。"厦门海关通关处处长吴苇说,"厦门海关通关信息管理电子化,正逐步走向成熟。"

 

记者手记

 

戴尔带来什么

  戴尔自1998年正式进入中国,从当初只有2亿多元的营业额,到去年超出200亿元,费时不过5年。咄咄逼人之势,使得国内市场上一些电脑厂商纷纷放弃了"戴尔水土不服"的期待,转而或多或少地显现出"戴尔焦虑症"的表征。

  面对戴尔在中国市场遵纪守法下的攻城略地,与其干着急,不如探究一下戴尔带来了些什么,兴许还能从中找到"收复失地"的良方。

  戴尔的胜出告诉IT厂商,当今产业正在发生着急剧的变化:开放性和标准化正在席卷产业。"同质化"是这场旋风的必然结果,它隐含了技术的复杂性,模糊了各家产品的差异,迫使企业将重心从产品技术转向客户。而用户则前所未有地重视投资回报。在这种剧变中,能够生存和发展的只有那些与客户保持着直接而密切联系的、通过工业化大规模生产从而提供质优价廉产品的企业。

  从深层次上看,PC市场的竞争已经从产品的竞争转向企业间在商业模式和企业文化上的角力,转向对客户的掌握能力上。自然,那类连自己的客户在哪里都不知道的厂商,将会遇到的,不是发展问题而是生存问题。

  长久以来,较之管理而言人们更偏好技术,人们也常常会用技术专利的多寡或者是否在中国建立研究机构来评价跨国企业。戴尔每年研发费用不足5亿美元,尚不及行业领先的其他公司的1/10,而就是这不多的研发费用也被用在开发实用技术上。没有多少技术专利的戴尔,胜出的很重要原因是它拥有500多项管理和流程方面的专利。由此,人们或许会转变原有的观念,至少管理这种"软"技术对企业来说,可能比技术更为重要。具体而言,厦门海关通关效率和服务意识的提高,中邮广东物流可以与国际物流公司平起平坐,都是在与戴尔的合作中取得的。这种竞争力虽然看不见,但却实实在在地存在着。

  历史往往惊人地巧合。美国被誉为是"车轮上的国家",二十世纪初期,在把这个国家"搬"到车轮上从而进入工业化社会的过程中,福特生产的质优价廉的T型车功不可没。新世纪伊始,信息化社会正在向我们招手。戴尔公司的成功似乎告诉人们,IT产业于社会的最大价值在于IT技术与产品的普及,在于人人都能用得起。

  在福特汽车公司中文网站上有这样一句话:"亨利・福特先生成功的秘诀只有一个:尽力了解人们内心的需求,用最好的材料,由最好的员工,为大众制造人人都买得起的好车。"

  这个秘诀值得在成熟产业中做事的人们好好品味一番,因为它的意义已远远超出了汽车产业。

 

 

soft99
2007-05-27

是谁搞垮了DELL?

DELL现在一直被纳斯达克警告,创始人Michael Dell重新出山,高管又都跑lenovo去了,一直在裁员,全球PC老大被HP拿下,又是电池起火,又是财务报表做假,sales的业绩做假的,到底怎么了,Michael Dell出山股价竟然反倒跌了,我帮大家分析一下,玩过中国象棋的都知道,老帅出巢,决非吉兆,当时顺弛易主之前,孙宏斌也重新出山,有用吗?资金链断了!顺驰我也仔细研究过,顺驰最早在天津靠代理楼盘销售起家,还没收购地皮做房地产之前疯狂开中介店是因为他认为找到了迅速积累资金的捷径,不是靠那点中介费,只要有人买房,有人卖房,钱都从顺弛过帐,签合约一般是钱进15天以后付出去,实际上它怎么都得拖一个月以后,和非法集资的原理是一样的,而且遇到合适的房子先签约公证买进,再高价卖出,当时房地产多火?所以迅速积累了资金,开始疯狂收地皮,开发楼盘,当土地价值升值的速度高于企业的赢利率的时候,它还怕赔钱吗,所以继续扩张,凡是死的快的公司,人员流动肯定是最频繁的,企业扩张太快,忽略了人员素质能力和对企业忠诚度的培养,都把顺驰当学校了,你问一下当地做房地产或中介行业的大概都告诉你是顺驰出来的,一棵大树,一群蛀虫来吃而且还换班吃,谁也受不了,咱祖国为了保持社会的繁荣稳定,是多党合作,一党执政,国家看到有人靠这个漏洞赚到钱了能同意么?马上下令,房款一律交给统一帐号,房产中介不许吃差价,后来买地也得交押金,付完款才能开发,又收缩房产行业银行贷款,它当然就倒了,跑题了啊,转回来.

   DELL在中国一直和lenovo在口水仗,为了这个DELL特意成立公关部门,又新聘原来AVAYA的中国总裁刘俊岭主管企业的对外形象,修复与媒体的关系,刘俊岭好象素质也一般,他第一次和我们见面是刚从美国回来,在总部培训半年,被洗脑了,kick off的时候讲话就说:你们中的一些人是有罪的,他为什么这么说呢,dell的员工都是用传真件下单,需要客户盖章确认,结果员工自己后来都有刻章的软件,这样就能修改订单,申请更低的价格,用客户的钱买自己的东西,已经是一个群体性的行为了,但是俊岭哥素质也差了点,在中国大陆,只有人民法院可以宣判别人有罪,其他任何机关个人都没有这个权利,连公安局都不行,大家记住,进了局子不要紧,只要能抗住皮鞭凉水,不让睡觉,用电棍电你小鸡鸡等等,只要坚持住,你就是无罪了,你要是承认了就不行了.别人不懂,一个总裁怎么也不懂,DELL现在不行了,原因有几点:
   1 和媒体沟通不畅.美国人单纯一直以为是中国人有民族情绪,其实中国人哪有什么民族情绪,我相当鄙视那帮SB粪青,自己没脑子,看旗往哪摇就往哪冲,对井口以外的天空从来没见过,还老觉得自己高尚.中国IT行业就在几个大佬总代手里,HP为什么能在DELL和lenovo口水仗的时候渔翁得利?因为销售掌握在神码,方正世纪,佳杰这样的总代,关系盘根错节,一损俱损,DELL到现在连北京市政府采购名单都一直进不去就这个道理.DELL是直销,从来只做平面媒体的广告,宣传费用比例真是小的可怜,媒体都是有奶变是娘的东西(不光媒体,什么行业都一样),这些记者一看DELL从来没在咱家消费过,咱去沟通也爱搭不理的,还没什么背景,得!我骂死你,还支持了自主品牌,这边竞争对手红包一收,双赢!DELL其实真不差那点小钱,要适应中国国情,可惜美国人他怎么可能会明白呢?企业要本地化就是这个道理.

   2 销售方式单一,直销理念正不正确?绝对正确,DELL在上海这个国际化的大城市相当吃的开,市场占有率相当NB,在DELL买电脑,必须汇款到指定帐号,现金?sorry, 不收!支票?sorry,不收!汇完款必须发传真给DELL公司,嫌麻烦,好,办退款最快要一个月,咱是大公司,有流程,没办法啊.企业还好说,有财务人员办理,中国现在15亿人口,有12亿农民,12亿农民里面有多少熟练登陆DELL网站,自己做配置下定单的?DELL会说还有电话销售和平面媒体广告,农民报纸看的也不多啊,电话倒也会打,传真还得去县城邮电局去发呢,同志们,这是血淋淋的国情啊,渠道销售现在都讲究细分,代理商们早就做到2级,3级,4级甚至5级市场了,这就是为什么一些杂牌子听都没听过的牌子的电脑照样有一定份额的道理.

   3 内部管理混乱,凡是进DELL的员工,除了那些接电话外,都会给你指定team,指定客户名单,不可谓不详细,其实呢,分给你的客户可能都是只有个2个人的公司,也有大公司还可能是HP这样的公司,就是说靠你手里的客户名单就是不可能完成quota的,怎么办?抢单子,把货批价格给炒货的,很多很多的公司靠卖DELL的产品生存,和做别的品牌代理不同的是,他们没有任何厂家市场,广告,保价,返点等等的支持,就靠差价活着,怨声载道,无不痛骂DELL,要价格差异就得批单子,批单子就得有因果啊,所以DELL的销售所以的工作就是整天编一个故事,故事要有时间,有地点,有任务,有情节来打动最后审批价格的这些高管,高管呢,也心知肚明,数字压力大的时候,就多批点出去,数字压力不大了就驳回,这样,salessales manager, rim, sales directer 拉成一个撒谎的生物链,一起欺骗中国区老大amitamit就是从员工做起来了,什么不明白?得,咱一起装糊涂,反正单子批出去了,钱到帐了上.一个跨国500强的的公司是这样的,你害怕不害怕?

   4 软肋--售后服务 DELL所有的售后服务都是外包给代理商,代理商的资质和技术水平决定当地售后服务质量,用脚后跟想也知道会怎样,大家都知道DELL供应链管理是企业中精华中的精华,这个是勿庸质疑的,但是问题又出现了,对这些售后服务商管理一样严格,代理商你不让它挣钱,天王老子也不好使啊,这是个矛盾,毛主席老人家说过,阶级斗争是长期存在的而且要Forever 

           5
员工素质 DELL是世界500强企业里招聘门槛最低的,招sales大专学历就可以,有无IT经验都可以,我以前的同事有以前做美容的,做房屋中介的,你说搞笑不?一群傻子天天打电话跟客户谈IT解决方案,DELL销售女的要比男的做的好,你说靠的是业务水平么,应该主要还是亲和力.
  
   6 培训机制 DELL销售没做时间太长的,人员是走马灯似的换,大家都想,在外企积累点知识,实际上在DEL负责training的是一些做了2年以上的sales,又没有升职,找不比DELL更好的工作,喜欢只挣basecommission的人就留下来(一般以老女人为多)成立一个coach  team,什么叫销售?产品有批零价差,能主动开发盲区,建网络,对产品,市场和自己老婆身体一样熟悉,销售哪有靠工资活着的.你说市场在不断变化,一个工作经历和你一样人去给你做培训,能提高你么?我在以前公司定期听的就是公司组织新加坡和台湾的讲师销售培训,j接受的都是最先进营销理念,陈安之的教材我都能背下来,这帮傻比卡耐基都不认识,天天考你某某型号服务器最多能扩展到多少G内存?你受得了受不了?我操你大爷的....

         想到这些 我动了点气,但是我对DELL还是有感情,美国人很随意,上下班又不用打卡,DELL仍然是一个好公司,其他企业虽然一直在学DELL的供应链管理,但是估计是没什么戏,符标榜离开神舟就是很好的说明,DELL的ERP系统实在真TM烦,复杂,是微软做的,确实好东西,你进这个公司就依靠这个系统,真正无纸化办公,任何工作都在电脑上解决,让人际关系变的简单的多.一个几千人的公司,没有一辆办公用车,班车也是租的,除了财务和销售,所有行政人员都是外包给人力资源公司,省了多少钱啊,DELL工厂斜对面就是联想移动的工厂,还在建设阶段就看A6,雅阁来回的穿梭,不是高管的就是官员的,羊毛出在牛身上,我有一个DELL的供应商厂家的哥们,专送液晶面板,发现一个亮点立码无限期停货,赶紧他主管就飞过来解释,道歉,签保证书.国内的这些吃回扣的能做到么?不怕马比翻车一起进去么?DELL产品的质量还是过硬,牌子在那摆着,永远也不会倒,还是希望一路走好吧
 

soft99
2007-05-27

十二大营销工具

 

评价一个企业经营好坏的一个关键标准,就是最终营销业绩(包括销售额、市场占有率、利润、知名度等)的高低,企业的营销实力,决定了企业营销业绩的高低,一个企业的成功与失败70%是由企业的战略目标和营销策略决定的,而30%是由企业的营销组合决定的,营销战略定位是企业整个营销过程的核心。

 

  体验式营销

 

  从宏观上看,体验式经济的到来是因为社会高度富裕、文明、发达而产生的。对于那些刚刚满足温饱或者勉强达到小康的人们来说,"体验"只是一种奢侈。其次,从微观上看,体验式营销的兴起是由于企业对产品及服务在质量、功能上已作的相当出色,以至于顾客对特色和利益已经淡化,而追求更高层次的"特色和利益",即"体验"。

 

  体验式营销是要站在消费者的感官(Sense)、情感(Feel)、思考(Think)、行动(Act)、关联(Relate)等五个方面,重新定义、设计营销的思考方式。此种思考方式突破传统上"理性消费者"的假设,认为消费者消费时是理性与感性兼具的,消费者在整个消费过程中的体验,才是研究消费者行为与企业品牌经营的关键。

 

  当咖啡被当成"货物"(Commodities)贩卖时,一磅可卖三百元;当咖啡被包装为"商品"(goods)时,一杯就可以卖一、二十块钱;当其加入了"服务"(services),在咖啡店中出售,一杯最少要几十块至一百块;但如能让咖啡成为一种香醇与美好的"体验"(experience),一杯就可以卖到上百块甚至是好几百块钱。增加产品的"体验"含量,能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我们一般将体验分为五种类型,但在实际情况下企业很少进行单一体验的营销活动,一般是几种体验的结合使用,将其称之为体验杂型。进一步来说,如果企业为顾客提供的体验是涉及所有的五类体验,就会被成为全面体验。一般的来讲,体验可分为被分为两类:一种是消费者在其心理和生理上独自的体验,即个人体验,例如:感官、情感、思考;另一种是必须有相关群体的互动才会产生的体验,即共享体验,例如:行动、关联。

 

  通常,企业的营销人员为了达到体验式营销目标,需要一些工具所用来创造体验,我们将这些工具称之为体验媒介。作为体验式营销执行工具的体验媒介包括:沟通(communications)、视觉与口头的识别(visual and verbal identity)、产品呈现(product presence)、共同建立品牌(co-branding)、空间环境(spatial environments)、电子媒体(electronic media)与网站(web sites)、人员(people)。

 

  另外,五种体验模块在使用上有其自然的顺序:感官─情感─思考─行动─关联。"感官"引起人们的注意:"情感"使的体验变的个性化:"思考"加强对体验的认知:"行动"唤起对体验的投入:"关联"使得体验在更广泛的背景下产生意义。

 

  目前很多企业在其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特色、功能上搞得一团糟,这样不仅不会给顾客带来全新的体验,反而会带来负面的体验,导致消费者的憎恨、讨厌。

 

  传统的营销理念,企业强调"产品",但是合乎品质要求的产品,消费者不一定满意。现代的营销理念强调客户"服务",然而即使有了满意的服务,顾客也不一定忠诚。未来的营销趋势将崇尚"体验",企业只有为客户造就"难忘的体验",才会赢得用户的忠诚,维持企业长远发展。国内一些非常优秀的企业可以直接转入体验式营销,大多数企业还需要对传统的特色与利益营销进行补课。

 

  一对一营销

 

  目前大多数商家都是一窝蜂地追求表面上的"一对一",教会一个销售人员做到热心周到是一回事,至于真正掌握如何识别、跟踪并与一个个的客户打交道,进而做到产品或服务的"量体裁衣",那实在是另外一码事儿。

 

  "一对一营销"的核心思想是:以"顾客份额"为中心,与顾客互动对话以及"定制化"。

 

  企业应该从关注市场占有率到关注个体顾客的"顾客份额"上来,关注本企业产品在顾客所拥有的所有该产品中的份额,并努力提升对这个份额的占有。

 

  了解"顾客份额"的目的是用来对顾客进行区分,"顾客份额"又可称为钱夹份额SOWShare of Wallet)。我们可以以顾客未来一段时期内的采购计划(Wallet)与现有钱夹份额(SOW)为二维标准,进行分类,把顾客归属到"需去争取的"、"需进行培养的"和"需进行维系的"三个不同的阶段,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市场营销活动并提供差异化、定制化的产品及服务。

 

  企业应该"与顾客互动对话",企业应当对顾客个体及其消费习惯和行为都要了解,这种了解是通过双向的交流与沟通来实现的。

 

  企业要"定制化"。企业要想实施"定制化"不需要对现有的产品与生产模式作很大的改动。可以采取的方式有:捆绑销售、在一定范围内可变的配置、个性化的包装、提供灵活的送货以及个性化的售后服务、支付方式等。

 

  目前有许多公司可能急于从"一对一"的学习关系中获取丰厚的利润而忘了关系必须有双方参加这一基本常识,从观念上将"一对一营销"视同为直接邮购或电视直销的等价物,从而使"一对一"成了"单行道"。

 

  "一对一营销"的实施是建立在定制的利润高于定制的成本的基础之上,这就要求企业的营销部门、研究与开发部门、制造部门、采购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通力合作。营销部门要确定满足顾客需要所要达到的定制程度;研究与开发部门要对产品进行最有效的重新设计;制造与采购部门必须保证原材料的有效供应和生产的顺利进行;财务部门要及时提供生产成本状况与财务分析。

 

  全球地方化营销

 

  全球化营销是指在全球采用统一的标准化营销策略,应用前提是各国市场的相似性,具有规模经济性等优点。地方化营销则是指针对各个地方市场的不同需求度身定制相适应的营销策略,在各市场存在较大差异的前提下使用,优点是营销效果好,但成本昂贵。

 

  企业在营销实践中发现将以上两者结合起来的全球地方化营销模式则能综合两者的优点,它是一种"全球化思考、地方化行动"的战略。

 

  要想获得全球地方化营销的成功,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就是仔细研究各个市场,找出不同市场的共性与差别。但在不同国家实施时作适当的调整,从而满足各个市场的不同要求以占领更多的市场。

 

  在经过周密的市场调研后,宝马把顾客要求分为三大类:1 对每个国家的细分市场中的所有驾车人都同等重要的特性,即全欧洲通行的要求;2 对某个国家的所有驾车人都同等重要的标准,这样就形成了国别差异;3 对所有国家中某些驾车人同等重要的特性,由此构成了不同的目标群体。

 

  接下去,宝马针对以上三个分类分别采用:提供统一的欧洲式样、量国裁衣和因人着色三种不同的策略,大大提高了宝马品牌在欧洲市场上的竞争力。后来,宝马公司又将全球地方化营销模式运用到了北美市场和日本市场,也同样获得了巨大成功。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也大大推进了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一体化与多元化决定了全球地方化营销战略的生逢其时。特别是在地域广阔、人口和民族众多、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中国,全球地方化营销有进一步演变为全国地方化营销的趋势。

 

  关系营销

 

  关系营销是把营销活动看成是一个企业与消费者、供应商、分销商、竞争者、政府机构及其他公众发生互动作用的过程,企业营销活动的核心是建立并发展这些公众的良好关系。

 

  作为企业来说,要满足顾客的需要是生存的第一条件,但是企业还要时刻关注竞争对手的变化,要作到领先竞争对手一步。在和竞争对手的较量中企业要考虑自己的成本情况,要作到适度领先。

 

  企业要不断研究顾客的感受和行为模式,企业的高层、中层要"体验顾客的经历",要认识到是以下几个因素影响顾客的行为:员工的态度、企业的特殊事件、顾客的超值期待、顾客的情绪和反应。其中顾客的期待和情绪反映是外部因素,员工的态度和特殊事件是企业的内部因素,对于企业来说可以影响外部因素,但是只有致力于改善内部因素才是根本的解决办法。也就是说企业要有完善的制度和流程,要有培训良好的员工,要充分调动和满足顾客的期待,要正确回应顾客的情绪和反应。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的需要,制度化地培养顾客的忠诚。具体的做法是:利用非正式的场合、利用秘密顾客、安置代表为顾客工作。

 

  作为管理者要拿出来一点时间注意倾听顾客的真实需求。在员工中要发展出来一种非正式的倾听文化,并有相关制度保证,而且建立了正式的顾客抱怨回应制度。要作到这一点要遵循几个步骤:首先要向员工解释走出去和顾客沟通,倾听顾客的重要性,其次是让员工看到你每天和顾客进行的至少一次沟通,第三要鼓励员工走出办公室,尽可能定期去拜访顾客。第四要做一点因为倾听而改变的事情,使倾听变得有意义。所有的一切做下来就成为了一个倾听的循环:管理人员决定倾听到发现倾听的办法,到倾听的行为,到依据倾听到的信息做改变,到检查结果,最后回到决定倾听。企业在倾听循环中不断了解顾客,不断进步。

 

  连锁

 

  说到连锁经营,企业面临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将自己的门店进行复制扩张,把自己企业的成功经验发扬光大。核心因素是具有完全的克隆功能,连锁经营在经营过程中当然是需要进行企业模式的复制,进而完成企业的连锁化发展。

 

  然而,企业应当如何去复制自己的企业模式,复制企业的那些管理特点和模式,然后将他运用于新的门店中去呢?

 

  我曾经听了这样一件事,甚是佩服。国内某连锁企业的老总和总经理亲自到美国著名的HOME DEPOT(家居中心)专门学习了一年,从收货部,商品部一直到顾客服务部完全干了一遍,甚至连收银台的高低尺寸也量了回来,当然我们不是要求大家要做的那么细。但是"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外资超市也是经历了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艰辛才发展到现在的规模。以前,我们的师傅们在外,我们是出去学习。如今从事连锁的师傅们已经进到我们的家里了,要和"抢我们的饭吃"。国内的连锁企业是拿出中国的热情好客,礼尚往来的习惯,拱手让出自己的市场份额?还是真正掌握连锁的精髓,把自己的企业做强做大,与之竞争呢?

 

  在使用这个工具的时候,企业应当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就是要有摸清自己的家底,了解自己的实际能力和现状,扬长避短进行发展;其次就是要将企业的成功经验或所谓的核心竞争力归结出来,进行进一步的提炼,制定出自己企业的标准化管理流程,以便于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扩张;然后,企业在进行连锁扩张的时候要了解实际情况,要因地制宜,不能盲目照搬。

 

  品牌营销

 

  世界著名广告大师大卫。奥格威(David Ogilvy)就品牌曾作过这样的解释:"品牌是一种错综复杂的象征,它是品牌属性、名称、包装、价格、历史声誉、广告方式的无形总和。品牌同时也因消费者对其使用的印象,以及自身的经验而有所界定。"

 

  一年前的今天,瑞典皇家科学院将200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三位美国经济学家,以表彰他们对"信息不对称市场分析"的贡献。

 

  信息不对称理论为我们拓展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信息不对称现象的无处不在,就像身边的各种名牌商品,对名牌的推崇也在印证这一理论:一般来说,在任何类型市场中,消费者在对产品信息的占有上较生产者都为弱势;这种现象的存在使得交易中弱势的一方因为信息的不完整而对交易缺乏信心,对于交易来说,这个成本是高昂的,解决方法就是品牌。

 

  当一个产业正经历从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产业增长方式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在这种变革过程中,品牌作为一种重要力量,对市场对诀的输赢作用巨大。一个有影响的品牌可以征服消费者,取得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这种现象已在家电、服装等领域中充分表现出来,未来的房地产市场也离不开这一品牌制胜的市场竞争规律。品牌竞争就是以品牌形象和价值为核心的竞争,是一种新的竞争态势。

 

  如何树立品牌呢?

 

  第一步:分析行业环境,寻找区隔概念。你得从市场上的竞争者开始,弄清他们在消费者心中的大概位置,以及他们的优势和弱点。你要寻找一个概念,使自己与竞争者区别开来。

 

  第二步:卓越的品质支持。此必须以质量为根本树立形象。这里所指的质量,是一个综合性品质的概念,包括工程质量、文化质量,还有物业管理质量等。

 

  第三步:整合、持续的传播与应用。企业要靠传播才能将品牌植入消费者心智,并在应用中建立自己。企业要在每一方面的传播活动中,都尽力体现出品牌的概念。

 

  深度营销

 

  深度营销,就是以企业和顾客之间的深度沟通、认同为目标,从关心人的显性需求转向关心人的隐性需求的一种新型的、互动的、更加人性化的营销新模式、新观念。它要求让顾客参与企业的营销管理,给顾客提供无限的关怀,与顾客建立长期的合作性伙伴关系,通过大量的人性化的沟通工作,使自己的产品品牌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保持顾客长久的品牌忠诚。它强调将人文关怀的色彩体现到从产品设计到产品销售的整个过程之中,乃至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

 

  深度营销的核心,就是要抓住深字做文章。企业导入深度营销模式的一般流程是:选择容量大或发展潜力大,我方有相对优势的、适合精耕细作的目标市场;深入调查,建立区域市场数据库,通过市场分析找到开发的重点和突破口,制定有效策略及完善的实施计划。

 

  强化区域营销管理平台,实现营销前、后台的整体协同,一体化响应市场的运作机制,提高响应市场的速度和能力。

 

  选择和确定核心客户,开发和建立覆盖区域零售终端网络,构建区域市场营销价值链。

 

  集中营销资源,提供综合服务和指导,不断深化关系和加大影响力,获得营销价值链的主导地位。

 

  作为营销链的管理者,引领渠道成员加强协同,提升整体争夺市场的能力,冲击区域市场的NO.1.在取得经验和能力的基础上,及时组织滚动复制式的推广。

 

  企业在导入和实施深度营销管理模式应注意到:

 

  1 要集中营销资源于竞争的关键环节,利用杠杆效应,整合流通领域的市场资源。

 

  2 营销领域的变革,需要企业整体的系统协同,要注意改革的艺术"在变革中保持秩序,在秩序中保持变革",因势利导,循序渐进。

 

  3 企业高层理念认同、思想统一,采用自上而下、全员参与的变革方式,保证强大的组织力和执行力。

 

  4 营销的艺术性决定了模式有效是基于队伍能力的,要着重客户顾问队伍的建设。

 

  我国市场范围广阔、发展不平衡和区域差异性大等特点将在长时期存在,所以深度营销模式还会是国内市场的主导模式。

 

  网络营销

 

  网络营销其本质是一种商业信息的运行。所谓商业信息是可分解为商品信息、交易信息和感受信息三个要素。任何一种商业交换,其实都包含这三种信息,而基于互联网的营销方法就是根据企业经营的不同阶段,制定不同的信息运行策略,并主要通过网络方法来实现的营销设计与操作。

 

  客户与企业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循环,根据不同的阶段循环不同的信息要素,并分别对三个要素商品信息、交易信息、感受信息进行定制化处理。

 

  第一循环:商品信息的循环,即企业与客户之间交换商品信息。这一循环中,关键是要求客户达到海量,传统方式是用媒体广告、店面或经销商铺货等方式进行,而网络营销的主要是通过对网站的宣传或电子邮件定向发送来完成。

 

  第二循环:商品信息的定制化交换。企业向客户发送定制化的信息,客户接受了定制的商品信息后,与企业发生了交易。第二循环中,处理的主要是在第一循环中得到的愿意与企业交换信息或已发生交易的客户信息,但这样的客户信息也要达到一定量才有必要进行商品信息的定制。

 

  第三循环:交易信息的定制化交换。也就是说,使老客户产生多次购买。同前面的循环一样,当客户群3达到一定规模时才有必要进行这个循环。

 

  第四循环:感觉信息的定制化,或者称为服务信息的定制化,使不断购买的老客户得到不同的服务感受。

 

  上面各个循环中,各类定制化处理后,与企业发生交易的客户占客户群的比例是逐渐增大的。

 

  模型运行中有几个关键:定制化的前提是处理的客户群达到一定规模,否则不仅没有营销方面的意义,而且会增大运行成本,达到什么程度时开始定制化,是第一个关键点。

 

  营销方法创新必须与信息处理工具的运用能力相结合,当数据到达海量时,你的企业有没有能力进行定制化处理,这是第二个关键点。

 

  以客户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不可或缺,否则是一切都无法长久。

 

  时间是这个模型得以实现的最关键要素,用钱的堆积来换取时间的方法已经被证明是错的了。

 

  整合营销

 

  众所周知,企业的产品是否能够博得消费者的钟爱,就取决于你是否对消费者进行了过细的分析和研究,你对他们了解多少,他们对某种商品做出购买决策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揭开谜团的关键在于你必须有效的运用"恰当并且出人意料"的利益定位的方法,在消费者的脑海中寻找他们对于你的产品的期望益处的核心要点在哪里。以及如何通过定位策略在消费者的脑海中建立具有差异化的品牌印象。

 

  整合营销的思想使我们能够获得这样的工具:利用明星、金牛、狗类、鸿雁矩阵图,按照购买量和购买频率把顾客分作了四种类型,寻找四类顾客购买动力的共同特性有那些。

 

  通过第一矩阵归纳出功能与面子的共性之后,即进入工具的第二阶段:第一意念。操作方法是,邀请以上金牛、明星和鸿雁三类顾客代表参加测定,把他们分成至少两组进行。把品牌产品线得系列产品摆放在室内进行模拟购物,比赛的内容是将欲购买此产品时大脑里冒出的第一念头(动机)写在纸上,看谁在最快的时间里完成,优胜者将获得这些产品。以此获得几类顾客在购买时得原动力数据。并把这些数据写成"兴奋点写真"。

 

  竞品检视测定:检视竞品得兴奋点诉求策略,在竞品强销或促销期间,在试点区域针对竞品顾客和自身已有顾客发布兴奋点诉求,观察竞品顾客得反应度以及是否具有转化倾向,观察自身已有顾客的支持率和是否被竞品转化的倾向,修正兴奋点诉求。

 

  明测写真: 根据第一意念"兴奋点写真"制作出终端明测广告(POP);发布在试点区域。观察广告发布后,顾客的欢迎度和购买量与购买频率得变化。写出"市场明测兴奋点写真"提交企业的跨职能小组备案。

 

  确定兴奋点:提交企业最高决策部门,而后抄送生产、企划、市场、 售、公关各部门依据策略完善利益支撑点。

 

  千万不要轻视这些看似简单得要命的概念,这可能就是许多能够成为世界超级大公司的秘诀之一。

 

  直销

 

  "直销模式"实质上就是通过简化、消灭中间商,来降低产品的流通成本并满足顾客利益最大化需求。在非直销模式中,有两支销售队伍,即制造商到经销商,再由经销商到顾客。

 

  在国内,直销是这样定义的:制造商在向公众进行一定诉求的基础上,直接与目标客户沟通,以达到实践消费的营销活动。直销有3方面的要素:公众消费意识的支持;一对一关系的建立与形成;现场展示与焦点促销。

 

  由于直销直接面对客户,减少了仓储面积并杜绝了呆帐,没有经销商和相应的库存带来的额外成本,因而可以保障公司及客户利益,加快成长步伐。

 

  公司要进行直销,首先必须透彻研究顾客需求,而不是竞争对手,通过细分市场和提供异质化产品来切入市场。其次要增加直销的触角,与顾客保持互动,如网上直销,电子商务,DIY定单接纳,电话直销等。再次要有科学管理直销团队的方法,确保销售团队高效运转。例如安利公司(Amway)的店铺+销售代表式直销和"按单生产"的戴尔(Dell)式直销,这是目前最为成功的两大直销方法。安利式直销核心要素在于提高顾客和职员满意度,戴尔式则必须通过不断开发新产品来满足顾客需求的异质性。

 

  无论安利模式还是戴尔模式,合理的利用广告途径增加与顾客的沟通是很有必要的,而所谓的直销省略宣传费用而使顾客需求成本降低,是短视和错误的。没有与顾客的有效沟通是很难研发出有需求潜质的产品的,更别说提升顾客满意和公司业绩了。

 

  直销将沿着减少流通环节提供满意产品的主旨,通过DIY接受定单,采用OEM虚拟经营,贯彻6Σ原则,采用C to P(公司对个人)或P to P(个人对个人)的服务模式不断丰富直销的内涵。在充分了解国家法规、市场特性的情况下采用合理的直销方法,不纯粹模式化,将为直销企业永续经营保驾护航。

 

  数据库营销

 

  企业通过单纯大众化营销及品牌营销走向市场的宏观运作时代即将结束,数据库营销作为一种个性化的营销手段在企业获取、保留与发展客户的各个阶段都将成为不可或缺的企业能力与有力工具。

 

  数据库营销的核心要素是对客户相关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找出目标沟通, 消费与服务对象,有的放矢地进行营销与客户关怀活动,从而扩大市场占有率与客户占有率,增加客户满意度与忠诚度,取得企业与客户的双赢局面。

 

  实施数据库营销时, 企业需要在总体战略与服务理念、人员组织配置与素质和信息技术系统几个方面协同配合。

 

  开展数据库营销的基本战略包括:开发出企业与客户接触沟通的主要方式;建立一个完整的客户服务体系;识别哪些是优质客户,花精力去建立其忠诚度;计算客户终身价值以决定营销活动的经济学;分析找出客户特征群貌,并用之来复制优质客户;不断测试检验,让每一次营销战役成为企业增强对客户了解的机会;改变企业的认知、人员角色与绩效系统使之适应企业与客户关系的新架构;组建能有效管理数据库的专业团队,不断充实、升级营销数据库。

 

  可以预见,数据库营销将与11营销、客户关系管理等融为一体,它所代表的量化、个性化、数码化、有的放矢地接触与服务客户的思想将成为大多数企业的共识与客户互动的前提。 企业对具有这方面能力的营销与管理人员的需求势必急速增加。

 

  文化营销: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企之无文,行而不久。意即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缺少文化营销是难以取得长足发展的。文化营销强调企业的理念、宗旨、目标、价值观、职员行为规范、经营管理制度、企业环境、组织力量、品牌个性等文化元素,其核心是理解人、尊重人、以人为本,调动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关注人的社会性。那么,什么是文化营销呢?

 

  文化广义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指社会意识形态和组织结构。作为营销学里的文化营销指的是企业(或组织)以文化为主体进行营销的行为方式。

 

  在文化营销观念下,企业的营销活动一般为奉行以下几项原则:给予产品、企业、品牌以丰富的个性化的文化内涵。

 

  强调企业中的社会文化与企业文化,而非产品与市场。

 

  努力从文化的角度、人的地位来考虑和检验公司的经营方针。

 

  那么,在实施文化营销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呢?

 

  1 人性化。即符合、满足人的精神需求。

 

  2 个性化。即要有企业自己的声音。

 

  3 社会性。即充分挖掘社会文化资源并回归社会。

 

  4 生动性。即营销技术要灵活、创新、形象、易传播。

 

  5 公益性。即营销活动必须对社会公众有益。将文化有机融进营销,就像将钻石镶进白金戒指,形成1+1>2的社会价值。

 

  其构思运作步骤一般是:总览文化态势;观察文化变化;捕捉文化观念;创造文化趋势;扩展文化外延;形成文化创意。

 

  国际营销大师说:世界在消费麦当劳,其实是在消费美国快餐文化。而作为优秀品牌,其在推广产品的同时,实质是在推广一种生活方式,推广一种文化。

 

soft99
2007-05-27